查看原文
其他

婆婆纳一家及入侵物种

老蒋 老蒋博物 2022-10-24

分享场所:浙江山野会员博物群

分享日期:2020.02.09

分享人:老蒋


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分享一个婆婆纳一家及入侵物种的专题。


《婆婆纳一家》前面发过,大家可能都看到过。这篇文章里面写了10种婆婆纳,其中前8种浙江有分布,后面第9种和第10种产于云南四川那边,西部的。


婆婆纳这个家族实际是很大的,我这里写到的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按照《中国植物志》的说法,婆婆纳属在全球共有250种左右,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家族,在我们中国约有61种,大部分种类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我们浙江不多,八九种而已,不到十种,我写的以浙江为主。


对于身在杭州的人们来说,比较熟悉的可能是上文中的第一个,阿拉伯婆婆纳,因为一是分布比较广,最为常见;二是花量比较大,花的颜色比较鲜艳,蓝色的像小星星一样,春天很漂亮,容易引人注目;三是花期也挺长,从2月开到5月,现在陆陆续续已经在开花了,但是还不多,到2月下旬或3月,开花还会更多更好看。


今天的分享,我想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不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我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篇文章已经写了十来种,大家如果看到过其他婆婆纳,可以抛出来讨论,如果是在浙江看到的就更好了,别的地方也可以,我们一起分享。这是一个主题。


另一个主题是和婆婆纳密切相关的所谓入侵物种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各种不同看法不同说法很多,我觉得很值得讨论讨论,不仅仅是婆婆纳,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植物,其他的一些动物,都有这方面的不同看法,很值得探讨。我们大家都来参与分享和讨论,有什么图可以放上来,有什么看法,都可以发上来交流。


首先我们先从第一个主题开始,关于婆婆纳,谁想补充,有什么不同种类,或者你看到的婆婆纳有什么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分布吗?


C:婆婆纳快开了,我只见过一种,杭州春天到处都有的那种。

Z:只认识第一种和第二种。

H:只认识阿拉伯婆婆纳和蚊母草,其他的没留心过,说不定都当成阿拉伯婆婆纳了。



这个检索表来自《浙江植物志》,记载了8种婆婆纳。这里没有收录华中婆婆纳,因为二十年前编写《浙江植物志》的时候在省内还没有发现,这是近年才发现的,正在编撰的《浙江植物志》第二版会增补。


这个检索表里还有第二种水蔓青,我没写,因为我没有遇见过,哦不,见过一次疑似的,没敢确定,所以没写进文章。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到过水蔓青,见过的话可以分享给大家看看。


还有别的要参与分享吗?


没有的话我顺便说个摄影上的技巧。


这是阿拉伯婆婆纳的图。蓝色的花,很可爱。但是网上常常见到一些照片,缺乏细节,多半是曝光过度。大家以后拍摄时,可以适当减曝,比如在光圈优先模式下,把曝光补偿调低一点,调到-0.3或-0.7,使整个画面稍稍压暗,花朵细节更丰富,更漂亮些。可以试试。


大家如果没有其他要说的,我们就进入第二主题,关于入侵物种的讨论。我也作个抛砖引玉,看看大家以前有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


关于入侵物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大家网上随便搜一下就有,搜“入侵植物”、“入侵动物”或者“入侵物种”都可以,大家会搜到许多不同的定义,大概来说,比较核心的是两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外来。既然是入侵,肯定是本地原先没有的,而是外来的,这个好理解。


第二个要素是有害。外来的不一定造成入侵,比如玉米、番薯、西瓜都是外来的,但我们不会把它们叫作入侵植物,因为这是我们需要才引入的。外来且有害的物种才可以叫入侵植物或者入侵动物,至于什么是有害,我们后面再讲。


入侵或不入侵,除了概念上和理论上的定义以外,其实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操作层面上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说有些危险性的入侵物种一旦列入名单,在海关上就要实行严格的检验检疫,把这些危险性的入侵物种拦截在国门之外,国内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也要加强管控,以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我们暂时撇开婆婆纳的事,后面还会讲到,我先抛砖引玉,说说外来和有害这两个要素,或者说这两个标准具体怎么来看待。


一是什么叫外来,刚才说了,就是非本地的,外面进来的,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有些是人们有意引入的,比方说水葫芦,当初作为猪饲料引入我国,是生产上的需要,后来管理不善疯狂蔓延成为入侵植物。动物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巴西龟,引入我国作为宠物饲养,现在花鸟市场还很多,因为放生和逃逸形成野外种群,带来生态危害。植物动物都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外来物种的第一个途径是人为引入。


(凤眼蓝,俗称水葫芦)


外来物种的第二个途径是无意中带入。不是人的本意,但是通过贸易、旅游等人类活动得以广泛传播。在动物中有一个著名实例,就是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一种昆虫,原产美洲。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我国棉纺业等民族工业的兴起,国内原料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从美国进口大量棉花,棉铃虫随着美棉从北美来到中国,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治虫的农药和人力都需要成本,直到现在,我国每年在田间治虫和仓储灭虫上耗费不知多少亿。现在旅游方便了,你满世界跑,回来时,鞋底也可能粘附有国外植物的种子,带入国内。或者园艺公司进口苗木时,苗木根部所附土块里可能藏着有害植物的种子,带入国内后,萌发,传播。这些都属于非本意的人类传播。


外来物种的第三个途径是自然传播,在边境地区,风力、昆虫、鸟兽、海洋潮流都会帮助传播,把国外的一些植物或动物带入国内。举个例子,比如紫茎泽兰,我们浙江没有,但是在华南和西南已经成为危害非常大的一种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老家在美洲,先是通过人为传播从美洲入侵南亚,在缅甸、印度等国蔓延,后来从中缅边境传入中国云南,随后向北向东扩散,现在已侵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广东等大片土地。这种植物从美洲到我国的入侵过程,是人为传播和自然传播的结合,前半程从美洲到南亚是人为传播,后半程从缅甸到我国以及我国境内扩散则以自然传播为主。


所以人为引入无意带入自然传播是外来物种进入我国的三种途径,或者说三种方式。


说过了什么叫外来,再说说什么叫有害。


危害之一,是有害于生产。比如说破坏农业生产、堵塞航道之类。举例说说棉铃虫,大家看看这个图。



棉铃虫的幼虫会取食棉花的嫩叶、花蕾、花朵和棉桃(果实),这个图就是幼虫蛀食棉桃的状态,一旦遭到这样的蛀食,这个洞那个洞,棉桃就没有用了。所以棉铃虫会导致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危害棉花生产,每年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田间防治和仓储灭虫。


危害之二,是有害于人类健康,也举个例,比方说福寿螺,大家看到过吗?


M:到处都是

C:见过



这就是福寿螺,红的是它的卵,螺壳比较薄,个头相当大。对,很多人都看到过,西湖、西溪湿地、湘湖、北湖……在杭州哪哪都能看到。


这个福寿螺也是人为引进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特种养殖引进的,台湾较早引入,大陆随后不久也引进。法国人不是喜欢吃蜗牛吗,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学什么“法式大餐”,最后大多数国人接受不了那口味,法式大餐没有流行起来,养殖户卖不出去便任其自生自灭,随后大量逸生野外,形成野生种群,迅速泛滥,不但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还危及人类健康。


这个螺确实是可以吃的,只要充分烧熟,这不假,至于好不好吃,各人评判不同,从市场接受度来看,估计不会太好吃。为什么要充分烧熟?因为它是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2006年北京第一次发现食用未充分煮熟的福寿螺导致感染的病例,后来每年都有零星发现,虽然不是很多,因为有人吃半生不熟的,或者冒险生吃凉拌螺或醉螺,非常非常危险。


感染的是什么寄生虫呢?是广州管圆线虫。为什么叫广州管圆线虫?我也不知道,推测这种寄生虫最初是在广州发现的吧。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虫子呢?它的最终宿主是鼠类,成虫寄生在鼠类的肺血管里面,幼虫则常常感染螺类,福寿螺便是它的中间宿主之一。


人吃了未煮熟的福寿螺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进入人体,随着血液循环在体内到处游走而发病。北京那个首例患者因为剧烈头痛、呕吐、低烧持续不退等症状而就诊,后来查明是广州管圆线虫进入脑血管,导致寄生虫性脑膜炎,你看寄生虫跑到你的脑袋里,危险不危险,可怕不可怕?


C:这些东西最好别吃


危险不仅仅是生吃福寿螺,即使不吃,理论上还有其他的感染风险。比如水里有福寿螺,寄生虫就有可能释放在水中,你下水时,如果你腿上有伤口,寄生虫就有可能从伤口进入人体。或者用受污染的水浇菜,你没有把菜洗干净,又没充分烧熟,你吃菜也可能受到感染。所以要谨慎,有福寿螺入侵的地方,你下水要十分小心。


当然也不必草木皆兵。人的皮肤是一道天然屏障,寄生虫想突破这道防线不那么容易,只要你皮肤没有破损,下水完全可以。吃菜,洗净烧熟就可以了,不要吓得青菜都不敢吃。只是提醒大家注意防范,没什么可以恐慌的。


讲过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讲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再来看看超出人类视角,而是着眼于更大的生态系统视角的第三种危害,也就是最常见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前面讲了紫茎泽兰,表现很突出,就是一个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例子。类似的,我曾经在广东看到过一条河道的边坡上,被薇甘菊全部占满,也很可怕,将近百米的河岸边,除了薇甘菊,几乎寸草不生,本土原生植物都消失了。



这个大家见过吧?认识吗?



端上餐桌就是这个小龙虾,大名叫克氏原螯虾。


小龙虾原产美国,到了中国入侵非常严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常大,成为危害很大的入侵动物,你看前一图,图中的小龙虾抓住了蛙的一条腿,连蛙都成了它的猎物,更别说蛙卵和蝌蚪了。它还会吃本土原生的小鱼小虾,吃螺吃蚌,还会吃水草,甚至还能上岸迁移到邻近水域。


前一图不是我的,是海豚拍摄的,但是我在杭州植物园的池塘里看到过很多类似现象,那些池塘里原先有许多原生小虾,现在没了,水生昆虫、蛙类和水草等其他原生动植物,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和五年前或十年前相比,都明显下降,而小龙虾却越来越泛滥。因为它们在美洲老家还有许多天敌起制约作用,在我们这儿没什么天敌,生长快,适应性强,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优势,许多原生动植物逐渐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大家知道,一个地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取决于很多因素,非常重要的是取决于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特别重要的是物种多样性,而小龙虾使得所在水域原生生物种类减少,数量下降,破坏性很大。


国内有专家作过这方面的专业调查和研究,我们普通人虽然不作专业研究,只要你留意持续观察,也很容易觉察到这种变化,比如在杭州植物园那些池塘里,你留意观察的话,昆虫、青蛙及其他一些小动物,还有水生植物,现在比五年前少了很多,这和小龙虾的入侵是密切相关的。


大家可以说说,入侵植物或者入侵动物,还可以举出一些什么实例?


H:水葫芦

C:我只知道加拿大一枝黄花

Z:马缨丹为什么属于入侵种呀,作为园艺品种不是很好嘛,观赏性很强呀。

Z:春飞蓬


各位说得很对,水葫芦肯定是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是,但入侵性没有水葫芦那么强。春飞蓬也是入侵种。


马缨丹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它的老家在泛热带地区,喜热怕冷,在广东海南那些地方,我看到过马缨丹在野外逸生蔓延形成很危险的入侵态势,占满半个山坡,排他性很强,使得本土原生植物大量消失,这就很可怕了,确确实实是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外来入侵种,必须严加控制。



但是它在杭州很难越冬,冬天会冻死,勉强不死也是半死不活,第二年开不了几朵花,所以在杭州不会逸生形成野外种群,暂时不存在入侵危险,而且花儿好看,花期很长,很吸引蝴蝶、天蛾、蜜蜂等昆虫采蜜,作为园艺植物栽培,增加一种观赏花卉,没什么不好。


温州等浙南地区比杭州暖和,马缨丹能不能越冬,会不会逸生野外失控蔓延,我不太清楚,如果能扛过寒冬,也有可能逸生形成野外种群,我没调查过,不敢乱说,如果谁家住在温州或浙南其他地区,可以留意观察。


总之,马缨丹是不是入侵植物,我认为因地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调查后才能下结论。就全国来说,国家主管机构把它列入入侵植物名录,不算错。


Z:马缨丹在浙北其实院子里种真的不错,花期半年。


马缨丹在杭州很多,许多路边花坛、居民小区和公园里都有种的。


C:植物园就有马缨丹

M:宠物巴西龟算入侵种吗?


巴西龟肯定是一种入侵动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百种入侵动物之一,如果你放到野外去的话。事实上现在野外巴西龟已经不少了,有的来自人为放生,有的是逃出去的,已经形成比较严重的入侵态势,我在西湖、植物园等好几个地方都捡到过,大大小小都有。


巴西龟当宠物饲养是可以的,但是要养就负责到底,给它养老送终,不要养一阵子,不想养了,就随便丢到野外,绝对不可以,实在不想养了,煮熟吃了也可以,就是不能放出去。


M:是的,以前还看到有人放生。



巴西龟的大名,其实叫密西西比红耳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因为它的耳朵位置有个红斑,所以叫密西西比红耳龟。动物分类学家认为它是巴西龟的一个亚种,所以有时候简单称为巴西龟,就这样流传开来。真正的巴西龟,产于巴西,那儿是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除了海南广东等少数地方气候相似,正宗巴西龟拿到中国来,包括我们浙江在内,气候太冷,养不活。而来自美国的这种密西西比红耳龟,在中国大部分省区十分适应,容易养活,于是它们取代正宗巴西龟,在宠物市场成为主流,在野外没有了天敌,疯狂繁衍蔓延,扩张地盘,形成严重危害和入侵态势。


好,关于入侵植物和入侵动物,我们前面讨论过以后,回头我们再来看婆婆纳算不算入侵植物?


M:老师问了我感觉一定是


我们先看阿拉伯婆婆纳,其他婆婆纳暂时不管。阿拉伯婆婆纳老家在西亚及欧洲,就是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及欧洲东南部那一带,传入中国很久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具体年代很难查考。它不是中国原产,是外来的,这是没有疑问的。



大家看这两个截图。第一个截图是中国入侵植物名录,来自专家写的一本书,书名就叫《中国入侵植物名录》,主编马金双。这个名录中第一个列入的就是阿拉伯婆婆纳。


第二个截图叫《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这个表里动物和植物混在一起,一共有四批,最早是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后来环保总局升级成了环保部,陆续发布过四批名录。在官方发布的这个名录里,有紫茎泽兰、一年蓬、钻形紫菀等等,但是并没有收录阿拉伯婆婆纳。所以说,在专业圈子里,一些专家的看法和官方发布的名录并不一致。


我们再来看另一信息来源。

这是第三个材料,是《中国植物志》对阿拉伯婆婆纳的描述,大家注意看我用红圈标示出来的那句话,阿拉伯婆婆纳“为归化的路边及荒野杂草”,注意,措词是“归化”,它在中国的实际分布,远远不止书上描述的区域,全中国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它,因为《中国植物志》是好几十年前写的,现在情况又有变化。但分布区域的扩大,不影响其实质,定性“归化”二字,很有意思。


什么叫归化?一个外国姑娘嫁到中国,成了中国媳妇,她放弃外国国籍,融入中国社会,不再是外国人,而是成为中国人。这是一个近似的比喻。


那么大家可以想想,《中国植物志》为什么没有认定它是入侵植物,而是定性为“归化”植物,其中有些什么道理呢?


这三条不同的信息来源,代表了专家们以及官方机构三种不同的看法。我抛出这些材料来,目的是引起讨论,不要我唱独角戏,一言堂,而是群言堂,你们大家怎么认为的,你们认为阿拉伯婆婆纳是入侵植物吗?


H:对本土植物无伤害

C:同意


别人有不同意见吗?


X:这个田间地头很多,可能太容易生长了,有入侵性吧。

L:赞同植物志的写法

Z:我觉得已经被驯服了

X:一般都是除草的时候除掉,但是不除根的话还会长出来。


和入侵的界定标准对比一下?A外来,B危害性。


好,这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星星说有入侵性,太容易生长了,除草也不容易除干净,根部还会长出来。其他几位比较赞同植物志的写法,就是没有什么严重危害,不算入侵,算驯化的。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们看前面截的三个图,有的列为入侵植物,有的不列入,专家与专家之间有不同意见,专家和官方机构也不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我们自己的个人看法。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赞同《中国植物志》里“归化”植物的说法。也就是说,外国移民来到中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完全中国化、本土化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要判定它是不是入侵植物,对照两个基本的标准,一是外来,二是危害性。外来是肯定的,因为它不是中国原产,但是它有没有危害,危害什么,危害性大小,我们可以一条条对比,考察一番。


先看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阿拉伯婆婆纳作为一种田间杂草,长在玉米地里、番薯地里、蔬菜地里,对农作物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因为杂草会和农作物争夺养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才要除草,早期用人力锄草,现在用农药除草。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比本土原生的其他杂草更大。和阿拉伯婆婆纳同时并存的繁缕、球序卷耳、早熟禾等常见本土杂草,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而阿拉伯婆婆纳的危害并不更严重。所以,危害是有的,但危害不大,和本土杂草在同等水平上。


再看它对人类健康有无影响,显然阿拉伯婆婆纳不会危害人类健康,没影响。


再来看它对生物多样性有没有影响?这是我们最为关注的,虽然我们没有进行专业调查,缺乏定量的精准分析依据,但是从我们的日常观察经验来看,在阿拉伯婆婆纳生长的地方,其他本土杂草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并未出现“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排他性侵略现象,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阿拉伯婆婆纳的存在基本上不危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即便有危害的话,也是轻微的,不显著的。


从这几个方面综合来看,阿拉伯婆婆纳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性并不超过本土原生杂草的同等水平,影响比较微弱,不明显,不足以成为“入侵植物”的定性理由。


所以我个人觉得“归化”这两个字写得非常准确,我想专家们应当是经过仔细斟酌的。阿拉伯婆婆纳来到中国,融入了新的环境,成为本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再是本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因子,《中国植物志》明确指出阿拉伯婆婆纳为“归化”杂草,没有给它安上“入侵”之名,我以为是有道理的。至于主张定为“入侵植物”的另外一些专家是怎么考虑的,他们可能也有他们的理由,我就不知道了。


阿拉伯婆婆纳不列为“入侵”植物,还有一个实践操作层面的理由,那就是海关检疫问题。若是列为入侵植物,它早已国内外广布,海关对此要不要拦截呢?若拦截,一没效果,二无必要,三是难以承受,若是类似物种都列入检疫名录,海关人员再加十倍也应对不了。若列于入侵名录而不检疫,不拦截,依法治国岂非一纸空文?海关检疫的目的是把一些有害动植物拦截在国门之外(当然还有保护国内资源等其他目的),目前检疫实践中不把阿拉伯婆婆纳列于入侵植物检疫名录,我以为是正确的。


“归化”这个词,其实不止用于动物界或植物界,还用于人类社会。比如说美国,本土印第安人不多,绝大部分都是外来移民及其后代。前总统奥巴马的老祖宗是非洲的,他的先辈从非洲来到美国,结婚生子,一代代下来,早就成了美国社会的一分子,当然已经归化成为美国人,你总不能把奥巴马说成是“入侵”美国的非洲人吧?


Y:入侵这个概念是相对人类而言的,虽然我也把入侵物种挂在嘴边。但如果就整个地球或者整个宇宙来看,地球上的物种只有适应不适应两类。人类做的就是加快了适应性强的物种的传播。

X:老师,一枝黄花有没有毒性?可以做干花吗?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植物,花店用来做配饰。


一枝黄花,本土植物。


这两种都有毒。


呃,叶老师这个补充很对,入侵不入侵,只是从人类角度来看的,而且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时间段,比如几十年或者几百年,那么一个时间段来看的。


但是如果你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地球生物圈的大视角来看,或者你从地球生命演化史几十亿年的时间大尺度来看,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物种的传播扩散是必然的,在空间大视角和时间大尺度下,不存在什么入侵不入侵的问题,剩下的如叶老师所说,只是适应和不适应的问题。


H:谢谢蒋老师,涨知识,阿拉伯婆婆纳祖宗曾经也是偷渡客。

Y:中国其实已经算好了,虽然有如此众多的外来物种,本地的绝大部分物种还能正常生存。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边的生态最为脆弱,外来物种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危害要严重的多。

X:老师,生态的强大与否是不是和生物多样性有关?澳洲的生物多样性差一些?

Y:有关系的,另外,澳洲大陆很早就分离出去了,那边的物种演化跟我们这边大陆完全不一样。


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取决于生态环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多样性越高,系统越稳定。反之则越脆弱。


Y:相对来说,那边的物种演化速度慢,许多物种还很原始,比如几维鸟,因为那边没有强大的食肉动物,所以它们压力特别小,演化速度也慢了。


人类到来之前,它们活得好好的,因为没什么天敌。是人类的入侵毁了它们。


W: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的交流速度与程度大大增加了,物种的交流也更多了,加剧了物种的入侵,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Y:人类终归还是改变了地球的模样,当我们为自己的能力感到洋洋自得的时候,也要清醒,在自然面前,我们常常还是不堪一击,比如海啸地震,比如新冠病毒。


所有其他生物只能适应环境,或对环境施加十分有限的影响;唯独人类,才有大规模改造环境的能力,所以更要谨慎,一步错了可能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新冠病毒就是最新一例,归根结底是不知敬畏自然的后果。野生动物身上病毒再多,你不去食用野味,不去密切接触,它们躲在深山,与人类何干,和平共处完全没问题。偏偏一些人自己作死,让全民买单,教训深刻啊。


X:物竞天择,大自然的伟力实不可抗也,顺天而行才是王道,一味地强调人定胜天是很危险的。地球没了人类照样转,人类没了地球就玩完了。


星星说的是


《婆婆纳一家》


--------------------------- 

点击可阅相关的


1.路边的小鸟你不要捡

2.鸳鸯在西湖

3.守护鸳鸯,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写成诗

4.鸟儿们怎么度过寒冬

5.冬天的鸭鸭们

6.小天鹅得救记

7.黑脸琵鹭观赏记

8.浙江蛙类--A杭州的蛙蛙们

9.浙江蛙类--B蛙声十里出山泉

10.浙江蛙类--C稻花香里说丰年

11.浙江的蝾螈们

12.浙江的石龙子

13.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蛇

14.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上)

15.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下)

16.秋深芦花美

17.蜡梅一家

18.九种常见玉兰辨识速成

19.吴山博物行,在司空见惯的地方读出新鲜韵味来

20.凤阳山-百山祖考察记实

21.临安古道中秋游

22.入侵大螺

23.大肆入侵的克氏原螯虾

24.怎样防范山蚂蝗

25.蜗牛和蛞蝓

26.“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7.有害与有益

28.江豚观赏记

29.这个年代,我们怎样摄影?

30.关于博物学的在地化


--------------------------- 

《老蒋博物》主要用作自然观察记录,兼供同好分享。《老蒋博客》写了十几年,只要新浪不关闭,我会继续写下去。那儿的材料我会精选后逐步迁移过来,但十几年的内容都搬过来没那么快,若需要更多资料,暂请移步老蒋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zjh1763。



我用镜头

探索生命的奥秘

展示生命的美丽

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和我们共同的家园

长按上面二维码

欢迎关注




--------------------------- 

如果你喜欢自然,乐于参与户外登山、观鸟、夜观、赏花识草、自然笔记、科普讲座、博物旅行、冬令营等活动,可关注《浙江山野》微信公众号,随时了解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项目报名,欢迎你,我们共赏自然,保护自然。


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